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聚焦 >  >> 
泥胎自有风骨在
来源: 团结报      时间:2023-08-14 14:35:27


(资料图)

董焕俊等人的作品《壮美广西》荣获2022年第十二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展银奖。

民革党员、高级工艺美术师、广西工艺美术大师董焕俊读小学时就喜欢到龙窑去看师傅们拉坯烧窑,捡师傅们废弃的泥料捏各种各样的造型来玩,大家称他为“坭兴陶痴”。在母亲的指导下,他捏制的一把茶壶还获得了手工课第一名。由此,董焕俊对坭兴陶制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志走陶艺制作之路。

读大学时,董焕俊利用暑假的时间,去老坭兴陶厂实习,近距离看到当时的大师是怎样进行创作和制作,那时候他就开始真心喜欢上了坭兴陶。他的毕业创作就是用坭兴陶做了挂盘、花盘等组件,在当年的毕业展览上大放异彩。大学毕业后,董焕俊正式入行成为一名坭兴陶手艺人,他执着专注于制陶刻陶,苦练技艺二十载。

董焕俊深谙坭兴陶的各种制作方法,根据创作题材的不同而驾驭不同的泥料结合不同的技法,利用坭兴陶原材料强大的可塑性和不同泥料烧制所呈现出新的特色品质,将它们融会贯通,推陈出新。他创作的陶艺作品,大致可分为仿生、仿古和人文三大系列。

“荸荠的色彩和坭兴陶很像,我就尝试着创作荸荠壶,既要有茶壶的实用性,又要兼顾艺术美感和质感,其中最大的难度就是装接和细节的雕刻。”在董焕俊工作室里,摆放着一套荸荠形状的坭兴陶壶。这套壶的灵感,来自平时吃的荸荠。经过半个月的尝试和无数次的失败后,取材自然的“仿生荸荠系列套壶”终于制作成功。董焕俊以黄泥分色制作出荸荠芽,并用雕刻手法惟妙惟肖地展现出其黄色薄膜质地,这套作品荣获2014年“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奖银奖。

董焕俊的仿古系列作品原型和灵感皆来自各大博物馆的馆藏青铜器和自己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里的深耕与积累。他巧妙地利用坭兴料的特点来表现青铜器历史的斑驳、岁月的沧桑感。董焕俊的仿古作品承古守古,将传统高雅趣味与当代审美观念相融合,《秦权壶》《壮鼓传情》等,均是他突破坭兴陶题材局限的仿古原创,借此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之美。

董焕俊坭兴陶人文系列则是利用他擅长的线刻和薄意雕刻技法,将山水、花鸟、人物雕刻其上,着意呈现中式图景。作品题材有折枝花鸟、老翁垂钓、竹林七贤等传统题材,也有外出写生《青城山记》等。作品《和天下》融入了“天下大同”“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中华优秀“和”文化,壶身、壶把和壶盖巧妙用青铜器的夔龙纹构成“和”字,壶身背面镌刻“和天下”,配套四个茶杯分别镌刻“谦和”“中和”“平和”“融和”,凸显以和为贵的创作理念,黑底搭配金色夔龙纹设计呈现出庄重之气。该作品荣获首届中国—东盟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大赛国宾组国宾纪念品奖。

(孙培春 谭文)

标签:

上一篇:青白玉什么料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企业动态 查看更多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