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乐琪 通讯员 干玎竹
近日,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成功实施机器人辅助外周血管腔内介入手术,手术过程顺利,患者康复良好。该手术使用的VasCure机器人,为全国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血管腔内机器人。
该血管腔内机器人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侯增广教授团队与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刘暴团队联合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项目得到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和中央高水平医院临床科研专项支持,是医工结合在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项目上的又一突破。
77岁的张女士在三个月前出现右下肢间歇性跛行,检查发现她的双下肢多发粥样硬化改变,管腔多发狭窄。张女士下肢缺血诊断明确,需要进一步手术治疗。在得知自己符合入组条件、可以使用机器人辅助手术后,张女士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并乐观期待手术的实施。
手术当日,在麻醉科手术室团队的积极配合下,血管外科主治医师邵江、来志超担任手术助手,血管外科副主任刘暴操控机器人,完成复杂病变下导丝配合导管缓慢通过闭塞段至远端动脉、球囊预扩、支架精准定位、支架释放、球囊后扩等动作,同时还首次完成机器人自主推送导丝在腔内的运行。中科院研究员谢晓亮与奉振球助理研究员现场提供技术支持。术后造影显示:右下肢股浅动脉显影良好,血流通畅,流速满意,未见明显残余狭窄,手术成功。患者术后第二天清晨下地,对手术结果十分满意。
血管外科团队自2019年起全程参与并指导机器设计、理论培训、体外模型操作演练、动物实验操作演练,提出优化改进意见。目前,VasCure机器人的操作精度可达毫米级,操作更安全;能有效滤除术者的手部抖动,提高稳定性;创新双通道协同递送技术,实现复杂术式中对多个导丝、球囊、支架的协同递送;监控导丝导管在腔内的自主推进,有望进一步减少患者的X线暴露时间。
“外周血管病变范围广,病情多样。”刘暴介绍,“在血管外科疑难重症手术、远程辅助复杂介入手术、助力年轻医生成长等场景中,血管腔内机器人拥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协和医院副院长杜斌表示,协和将大力支持医工交叉融合领域的发展。下一步,血管外科和中科院团队将继续开发完善VasCure的环境感知和力觉反馈功能,以期在某些特定环境下部分替代医生操作,减少术中X射线的使用量。团队也将反复测试血管腔内自动化导航系统,使监控下的机器人自动推送导丝成为可能。
大家好,小万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实用C语言简明教程,关于实用C语
开直播公司、设电商总部、出售资产,难以实现自救的美邦服饰寄希望于直
韩红首次在节目《十三邀》里回应举报事件,为自己正名。
IT之家7月5日消息,总部位于法国马赛的智能天文望远镜制造商Unistellar
智通财经APP讯,融创中国(01918)发布公告,2023年6月,该集团实现合同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获悉,世界第一头在全人工环境中成功繁
7月3日上午,区委副书记、区长钟晓咏主持召开区第十七届政府第36次常务
2023年河北省计划招募“三支一扶”志愿者1250名,报名时间:2023年7月7
今天是2023年07月05日星期三。北京天气的关键词是“晴”。今天白天北京
新华社大连7月4日电(记者郭翔)为切实履行市场一线监管职责,规范期货
X 关闭
上海推进三大先导产业规模实现倍增 打响“上海制造”品牌
深圳机场开通今年第5条国际货运航线 为深圳企业外贸出口提供新支撑
湖南公布90个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不合格工地名单
公众如何防范奥密克戎变异株?疾控专家回应
河南中招体育考试4月1日启动 计入中招成绩总分
婴幼儿疫苗最近暂停接种?郑州市疫情防控相关部门回应
X 关闭